我的孩子现在是初二了,学习成绩不好,特别喜欢看动漫书。我看到孩子这样,真的很为他着急,我和孩子的父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怎么学习一点也不行呢?我真的怀疑他是不是我们的孩子!每次同学聚会时,我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女性,但是一提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就很自卑了。我在人前背后数落着孩子的不是,弄得孩子对我很抵触,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后来,我发现可能是自己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出了问题,但是到底是哪里有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于是我走遍了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专业人士的指点,我发现了问题所在。我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从来没有主动地发现过孩子的优点。我希望孩子很优秀,实际上也是在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在别人眼里,不单是我自己出色,我的孩子也很出色。我也不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是一味地数落孩子。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我学会了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坐下来平等的和孩子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当说到学习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我的孩子是那么的有想法,他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都有清醒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这让我真的很惊讶,原来我一点也不了解孩子,他也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糟。
这之后,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和他坐下来谈话,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放下了手中的课外书,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更加亲近了,有的时候我会摸摸他的头,甚至有一次我还亲了他,这个动作让孩子感觉很意外,自从他长大以后,这样的亲近动作几乎没有,孩子不好意思了,但是看的出来,他非常高兴。
我得出一个宝贵经验: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我会首先调整自己的。
每个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其他人,这位家长的正向的改变,带动了孩子的改变。改变是从我们放下执着,觉察自身开始的。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最近,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网友讨论:大人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比如说“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干得好,再看看你”大人可知道孩子听了心里什么滋味吗?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儿女最恨父母的一件事是什么吗?我常常听到有些孩子说:“我最恨就是爸妈常常对我说:你看看某某人……。”那个某某人可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他的表(堂)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你们认识的其他孩子。总之,就是那个你总拿来和他作比较的人。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去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父母独一无二的礼物。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差别,然后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就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咱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假如孩子拿我们和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其他孩子的家长比,想想我们的感觉
怎样)那样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始终要
坚信这一点: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