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尝试。
一、赏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学生树立自信的心理。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死对头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赏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做好这一点,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对待学生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成绩人合格,但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都能及时地给他肯定、夸奖,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的鼓舞。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乐学的心理。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主张”课堂应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乐学。如: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如果上课单独的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听起来就会枯燥无味,学的生字也记不牢。在识字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想了许多好办法帮助学生牢记字形。一是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活动来记住生字。二是编口诀来记住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口诀编得好。三是编讲与字形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所学的生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小学教育,主要是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启蒙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的好坏,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所以,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我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现在所教的班,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爱讲空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我便采取多种方法,如我给学生讲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男女同学比赛“摘果子”,全班同学比比谁的红星多,人人争当“每周之星”......这一个个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学生逐渐养成了上课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