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532-86105366more
家庭教育
让爱伴你成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正文
中小学家庭教育误区 (二)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11-12 点击次数:

  误区:只关心学习与智力,不关注情绪与能力

  

  【案例】除了学习,他们不跟我说别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上面的对话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 的自我评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家长和老师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的发展, 更要关注情绪、同伴交往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误区:只关注起跑线,不了解成长最佳期

  

  【案例】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孩子两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家长就把与我孩子同龄的小孩送去各种培训班,虽然我很挣扎,但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才是合适的,我真的不知道。”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目前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孩子的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能力和 品质要到适合他 受教育的年龄去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接受小学式教育的方式是非常要不得的。

  

  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

 

  误区:只关注近期成绩,不关心长远发展

  

  【案例】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

  

  很多家长和教师经常对孩子说:“考上大学就好了,到了大学你想干吗就干吗。”有知名重点中学甚至要求学生宣誓:“为了高考,拼了。”

  

  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但目前有许多证据表明,一些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却很容易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如何实现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和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平衡学生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需求。例 如,教育的最 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这些都要在中小学培养。小学阶段,尤其是中年级以前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 时期。又如,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小学中、高年级必须要引导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意识,避免在中学阶段甚至大学阶段产 生厌学,导致一生只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空虚,缺少生活幸福感。

 

上一页:中小学家庭教育误区 (三) 下一页:中小学家庭教育误区(一)
青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32-86105366 邮件:info@sina.com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266555 鲁ICP备150426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