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需要改变一个错误的观念,似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有病,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我赞成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如中央有关文件所指出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针对极个别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治和矫正。
林崇德教授提出,从教育模式出发,学校的心理咨询重点是发展性咨询,同时辅之以障碍性咨询。关于发展性咨询,一 是需要咨询。引导学生有正确的社会需要和良好的精神需要,解决学生中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的问题;二是成长咨询。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三是成功咨询。指导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取学业和成才的成功,在这里,老师不能简单地凭“智商”取人,要看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四是创新咨询。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我看来,把心理咨询的重点定位于发展性咨询,不仅仅是学校需要的,家庭和社会也需要这样做。有人可能担心,父母不是心理医生,怎么会做心理咨询呢?的确,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没有专业训练就上岗可能误导人。但是,看一看林崇德教授于发展性咨询的四个方面,或许会明白其中多数内容正是父母与孩子平常
交流的话题。换句话说,父母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需要,给予积极而及时的引导,就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个角度说,父母都是“心理医生”。
二、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为了写作《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这本书,女作家阮梅以7年时间的深入多所中小学校、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精神病院、脑科医院的调查经历,从数百名中小学生患者自健康走向不健康的苦痛心理历程中抽取出的一批最具典型的鲜活个案,以活生生的沉痛事实向社会发出警示: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我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例如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大型调查中,也发现了心
理危机是灾难性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未成年人发生心理危机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而亲子关系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关系。
林崇德教授对学生咨询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占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占咨询总人数的42%;第二位的是学习问题,人数占27;第三位的是自我问题,人数占20%;其他问题占10%左右。
亲子关系危机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之源。亲子关系危机最常见的状况有三:一是12岁之前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恋的情感,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二是“虎妈”流行,父母给孩子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重压力,或过于简单粗暴的管教;三是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不关心孩子,导致孩子难以生存并对生活绝望。
教育研究工作者范志福说得好:“不管什么样的心理危机,只要我们拿“真正的爱”来引导我们的孩子,给我们的孩子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阅读《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我们应当牢牢地记住: 1
时代呼唤真爱的教育。只有真爱的教育,才能拯救我们的孩子。”
三、孩子需要抗挫折训练
今天孩子成长的优良条件似乎前所未有,而实际上,由于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的严重误导,他们是特别缺乏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的一代,尤其是缺乏抗挫折训练。因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尤其是缺乏抗挫折训练。因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缺一不可,如果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而缺乏抗挫折训练,孩子依然可能出现心理危机。这 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保护是自我保护,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人以内在的巨大力量。
具体如何进行抗挫折训练呢?我的建议如下:
1、 学会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
2、 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甚至惩戒
3、 培养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4、 鼓励孩子更多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常说,孩子是明天,是希望。其实,说孩子是希望这是对的,但孩子不仅仅是明天,而首先是今天。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埃斯库德罗强调,不能说青少年是“下一代”,而应说他们是“当前一代”,因此社会应为他们提供保护、参与空间、机会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教育也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