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一位管理员表示:“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网上早已盛传,尤其是在中国,但哈佛任何墙壁上都没有所谓的校训。”
新京报:中国当下浓厚的“励志文化”,正是假哈佛校训广泛传播的心理土壤。人们喜欢拿“成功人士”和“著名机构”的经历和话语,为自己的“奋斗号”列车加油,哪顾得了真假。哈佛校训被拆穿后就有人表示:“能激励人就行了,管它是不是哈佛校训”。真正饥渴的人不会在乎食物的成色,他们只会挽起袖子,大喊:“来,干了这碗鸡汤”。
新民晚报:这些假校训之所以在网络上和现实中受到不少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内大学校训高度趋同化的一种反讽和颠覆。校训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高度凝练,这个精神和气质实在是强求不得。没有个性化的大学,哪来个性化的校训?校训毕竟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需要改造的不是高度雷同的校训,而是缺乏精神追求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