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532-86105366more
家庭教育
让爱伴你成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正文
出色学习状态孩子的特质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01 点击次数:
过去,在放假之前,可能大多家长都会在各种场合看到或听到这样一句话: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这通常都是各种校外培训机构惯用的宣传口号,忽悠得大家觉得只有用各路培训把自己孩子的假期时间塞满,就可以不用担心被弯道超车了。 
我以为所谓的“弯道超车,并不是指优秀学生假期里“开得有多快”,而是指在假期中,绝大多数同学可能都会出现的懈怠、放松现象,这样双方在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之后,差距自然就会变得明显起来。 
我反对在假期里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但是是否给孩子加重负担的关键标准是:孩子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应付我们主张的当然是前者,这也是许多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的原因。 
那么,那些开学之后表现出较为出色学习状态的孩子,都有哪些特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走近几位优秀学生吧。 

时间管理

培根说:“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时间是宝贵的,它转瞬即逝,永不返回。时间是成功者的筹码,成功一定要有个积累的过程。任何成功人士都有一套自己独有的时间管理准则,对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有着更高的掌握能力,把握住了时间,也就把握住了机会和效率。
小周从小到大,都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学霸”,一路保送至清华大学。其实还在他念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 

他父亲曾经介绍说,孩子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雷打不动,寒假期间除了过年三天稍微晚点起床,其余时间(包括平时的双休日)都是准时起床(当然他们全家都是准点起床的),起床后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现在看来,这样严格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小周成为优秀学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从现在开始,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生活计划,并长期坚持不懈,相信你会收获到别人赖床、磨蹭、发呆、打游戏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弯道超车。

认真做事

一个人认真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直认真,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整年……如果能够从小开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良好习惯,一旦形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收获的必然是成功的快乐。

就以写作业为例,这是一个现在北大就读的学生当年在小学时的数学练习作业,在担任他老师两年的时间里,孩子的书写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波动,笔迹清秀、过程完整、思路清晰、订正详细,即便是错题订正也是这样有板有眼。 



有人觉得:我平时马虎点不要紧,到考试的时候,我肯定会认真的。有这想法的人不少,能成功吗?从脑科学的角度告诉你,这不太可能。

因为面对同样的信息刺激(作业练习),大脑长期受到你“不认真”的练习训练,必然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一看到刺激源就会习惯性地做出不认真的连锁反应,这种习惯性的行为是不需要意识参加的,当然也就难以取得你以为可以取得的好成绩,这就是为什么说好习惯一旦没有养成其实就是在练就坏习惯的原理。

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积跬步以成千里的过程

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只要拿起笔就请规范书写,只要端起书本就就请凝神思考,只要坐在书桌前就坐有坐相,只要做题就请认真完整思维,请抓住每一次的练习机会,改变原先不良的信号刺激(不想写、随便写、胡乱写),帮助大脑建立良性的刺激——练习——好习惯——自动化提取的机制,相信这样的你一定也是一枚妥妥的优秀学生。

阅读交流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聪颖的孩子,更多的聪颖源自其善于沟通的父母。

如果错过了早期的语言沟通交流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最好的补救办法,那就是广泛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学会流畅地阅读,并理解阅读的内容,要使他们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只有把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到这样的程度,才能自如地进行学习。”

走近优秀的孩子,几乎可以发现他们每个都有爱读书的好习惯,大多都会因为酷爱读书而获得了“小书虫”的雅号,甚至地铁、厨房也是手不释卷,忘却一切,家庭成员也基本都有读书的好习惯,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和互相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新的大脑神经连接,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如果说,平时功课紧张、作业繁重,实在无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那么,假期不正好是一个弥补的机会吗?所以,请立刻拿起书,就从现在开始吧。

其实,说了那么多,我最想说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他们在一个假期就学习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是不现实的,但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倒是可能的。所以,所谓“弯道(假期)超车”,超的不是学业,而是习惯。

任何事情都不会横空出世,诸事万物皆有迹可循,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把握住娃娃的假期时间,循着优秀孩子的足迹,带着孩子一起努力吧。

上一页: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要求”,值得家长深思! 下一页:管管管废掉了孩子
青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32-86105366 邮件:info@sina.com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266555 鲁ICP备150426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