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532-86105366more
家庭教育
让爱伴你成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正文
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跟父母常做的这4件事有关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26 点击次数:


为人父母,我们一方面为孩子遮风挡雨,担心他以后吃亏受伤,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养出一个禁不起风浪的孩子。
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父母刻意制造挫折,孩子只需在真实的生活中摸索,就可以逐渐建立起坚强的内心。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行为反倒让孩子变得脆弱,尤其是下面这4件事。

图片

用过度的夸奖建立孩子虚假的自我认知
有不少父母无条件地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夸:“宝贝真棒!”“你真聪明!”这样容易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全都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形成不正确、不清晰的自我认知,某次失败之后,“玻璃心”就开始了。
如果不是实事求是的夸奖,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虚假的自我认知,失去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就把“失败”看得很大,产生失败感和无力感。
图片
表扬太多也会成为一种伤害。
一个孩子听到的夸奖总是言过其实,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和平凡的时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把孩子捧得越高,摔得也会越惨。
所以夸孩子也要真诚,把孩子做得好的细节和过程说出来,拒绝笼统、夸大。

图片

过于敏感的回应模式,代替孩子消化了种种焦虑
很多父母对孩子安抚迅速,过度的帮助和爱护会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搭的积木房子倒了,在孩子放声哭之前,我们就给他重新扶起来;
孩子和小伙伴吵架了,我们立马上前帮他解决矛盾;
孩子打不开箱子,我们连忙走过去帮助他,一分钟的思考都不肯留给他.......
这种过度的关注,导致孩子们错过了战胜挫折的机会,他们会越来越不习惯适应失败时的痛苦,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总是好的结果。
如果孩子们不能经历痛苦的感受,他们就没有办法发展出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图片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大量的试错,在小事中,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观察并选择最佳策略,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孩子就会探索出自己能力的边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
比如一个小孩在公园里跑着跑着摔了一跤,她马上就会体验到不慎摔倒的烦躁感,同时伴随着一些身体的不适,过了一会,这种感觉消失了,她就能自己爬起来,继续玩耍。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孩子最终靠自己战胜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孩子在渐渐地发展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如果这时,家长马上就冲过去抱起孩子迅速安抚,孩子之后的感受就被破坏了。
这种迅速的帮助和回应,在孩子的整个童年一直持续着,长大后,孩子遇到其他不舒服的感觉,他可能无法靠自己成功排解,也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玻璃心”。

图片
代劳的行为暗示孩子的无能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有时候都舍不得孩子去尝试真实的生活,能帮他做的,就尽量都替他做了,只要大人在场,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几率也随着减少,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成长中的挫折体验,习惯依赖,也越来越脆弱。

过多代劳的潜台词是:“靠你自己是做不成事的,没有我们,你不行。”

它最终抹杀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等到哪天需要孩子自己面对问题,他就会手足无措。

图片

生活中的小事,其实都是培养孩子掌控感的机会,从系鞋带、打扫卫生到学习做饭、自己去学校......这些小挑战,都是难得的体验,父母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不是一手包办。

小事做好了,孩子的掌控感慢慢建立起来了,遇见困难才不至于慌乱。

拥有强大的掌控感的前提,是坚信“任何事情都能做到”,也就是孩子们口中的:“我可以。”

这种自信是在孩子成功做成一件件事情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我不行”,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过度代劳有关。


图片
父母对成功的定义,让孩子失去了看待输赢的平常心
失败是孩子一生中无法避免的议题,但是我们常常忽视它。
有个班主任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小事,班上有个英语口语很不错的学生,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他就被班里推选出来,但是到了比赛当天,发挥失常,没得名次。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又有一场评选,老师想让这个学生再试一次,但他死活不肯去了,说得急了,还哭了出来:“老师,我都说了我不行......”
一个不能正确看待失败孩子,遇事就会产生逃避和畏难情绪。
失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提醒,可以从中认识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办法、积累人生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败何尝不是一种财富?

图片

一位作家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我们和孩子谈失败、谈困难,实际上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变成孩子成长的垫脚石,而不是拦路虎。
好的教育,一定要教孩子认识挫折和失败,让他不会长时间沉溺于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
不被“输”所局限,能够理智地看清事实本质,并能采取相应行动的高挫折商,是孩子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孩子未来能够赢的关键。


上一页:你知道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吗? 下一页:新学期,提升幸福感的6个秘诀,送给各位老师
青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32-86105366 邮件:info@sina.com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266555 鲁ICP备15042647号-2